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正文

资讯中心

转载: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张鹏飞研究成果在JACS杂志发表

时间:2018-10-19 00:00

  20181016日,国际知名化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杂志(IF 14.357)在线发表了公共卫生学院2015级博士生张鹏飞为第一作者、刘刚教授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Tumor microenvironment-responsive ultra-small-nanodrug generators with enhanced tumor delivery and penetration》。

  近年来,如何提高纳米药物的药物装载率并实现其有效运输、克服体内复杂的生物屏障是肿瘤治疗的难点,而肿瘤微环境响应的超小纳米药物产生体可能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课题组前期基于吲哚菁绿ICG以及金属离子之间配位发表了一系列的工作,如纳米药物的体内自组装(Adv. Mater., 2017, 29:1605928),以及微泡内部原位形成Fe3+/ICG自组装纳米材料用于肝癌声动力治疗等(Nanoscale Horiz., 2018, DOI:10.1039/C8NH00276B;申请专利号:201810461899.5)。本研究中张鹏飞等将卟啉类光敏剂DVDMS和化疗药物阿霉素(DOX)以及三价铁离子经体外自组装,通过一锅法,迅速大规模地制备了具有超高药物装载率特点的纳米药物复合体(药物装载率大于78%),并发现该纳米药物复合体在肿瘤弱酸条件下,可以从起始140纳米大颗粒降解产生超小纳米药物(5-8纳米)。该特性可以有效地增加纳米颗粒的肿瘤穿透性,促进纳米药物在肿瘤高间质压环境下的有效扩散,并获得了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本论文中也提出了多药物自组装相关的形成机制,为利用多种临床药物自组装成无载体的纳米药物复合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于该纳米药物复合体只利用药物分子和金属离子的配位所构建,避免了其他无机纳米载体的使用,易于大规模生产,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转化潜力。

  上述系列研究工作在公共卫生学院刘刚教授的指导下开展并得到了科技部重大专项、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8b0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