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厦门大学“南强优博计划·AcaBar”学术活动第三期在思明校区咖啡厅举办。本期活动以“出国(境)项目探索之旅”为主题,由研究生院培养与管理办公室陈沁芳老师做出国(境)交流交换项目政策解读,并联动多位已成功赴国(境)外交流的研究生分享实战经验,吸引来自哲学系、经济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等15个学院(系)的40余名博士生踊跃参与。

主题报告环节,陈沁芳老师聚焦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

校级资助项目及其他各类出国(境)项目,展开了兼具系统性与实操性的深度解读。她结合多年项目管理经验与申报指导案例,逐一阐释各项目的核心申报条件、关键时间节点、资助覆盖范围、审批全流程等核心信息,通过对比分析清晰剖析不同项目在申报主体、资助力度、申报难度等方面的核心差异。针对同学们申报中易出现的“政策理解偏差”“资源错配”“材料准备不规范”等常见“雷区”,陈老师不仅精准点出问题症结,更结合具体场景给出可落地的规避建议与优化方案。这份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且贴合研究生实际需求的政策解读,让同学们全面掌握了各类项目的申请逻辑与关键要点,有效破解了申报中的信息壁垒与实操困惑,为研究生科学选择适配项目、高效筹备申报材料、提升出国(境)项目申报成功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后,三位已成功斩获国(境)外交流机会的研究生先后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台湾研究院 2023 级博士研究生霍俊先结合自身申报经历,以“全流程拆解” 为核心,详细讲解了目标院校筛选逻辑、申报材料筹备要点、申报书撰写技巧及注意事项,为同学们梳理了清晰的申报路径。化学化工学院2022级研究生韩李明可聚焦“小众优质项目挖掘”,重点分享了“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的申报流程、专项培训内容及海外服务期间的生活适应经验。目前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的李志斌同学,则围绕海外科研与生活适配展开分享,针对“如何快速适应实验室文化与氛围”等疑问进行了细致解答。
最后,活动特别设置圆桌讨论互动环节。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博士生聚焦科研进展、国(境)外学术合作、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与规划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场交流氛围热烈而务实。参会博士生纷纷表示,本次活动不仅系统厘清了学校面向博士生的各类出国(境)项目政策,更收获了接地气、可操作的实战申请经验,为个人未来出国(境)交流深造规划提供了清晰思路和有力支持。
厦门大学“南强优博计划·AcaBar”学术活动将继续秉持促进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的宗旨,为博士生打造更多优质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