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学院(研究院):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是我校“211三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我校研究生教育的社会服务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项目的实效,我院决定启动2010年度厦门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立项申报工作。
一、建设目标
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培养资源,依托实验基地及其研究项目,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海西发展,依托国家和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以及行业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建立更多、更好的研究生实践基地。
二、建设内容
(一)培养培训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持学院(研究院)与相关大中型企业、著名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应用学科、高新技术学科和新兴学科研究生,联合开展工程类专业学位教育;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支持学院(研究院)与相关大中型企业、著名科研院所联合培训企业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支持学院(研究院)与企业建立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机制,按企业需求培养适应性强的高层次急需人才;支持学院(研究院)与大中型企业、著名科研院所联合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联合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与企业需求和技术进步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依托创新基地组织开展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活动,让企业、科研院所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
(三)推进科技创新。支持学院(研究院)与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联合申报科研课题,联合开展科技项目攻关,联合举办学术交流活动,让研究生了解企业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动态,尽快进入学术前沿,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学院(研究院)、大中型企业及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研究生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创新团队,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研究生教学水平,增强承接重大科技项目能力。
(五)建立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支持学院(研究院)、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实行图书情报、仪器设备和人力资源共享,构建平等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交流协作平台。
三、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创新基地由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院(研究院)牵头,联合有关大中型企事业、科研机构申报。
(二)合作双方具有产学研合作的经历,具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基础,并与合作单位签订了联合建设创新基地协议书。
(三)重点鼓励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单位进行申报。
(四)创新基地分为单科性创新基地与多科性创新基地。单科性创新基地名称为“××(学科名称)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多科性创新基地名称统一为“××和××(学科名称)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四、建设与管理办法
(一)建设期限。创新基地的建设期限一般为4年。
(二)学院申报。各申报单位对创新基地建设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制订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及建设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申请。
(三)检查验收。建设周期内每年年度检查,建设周期期满开展总结性验收。年度检查不合格的创新基地,将限期整改直至撤销建设资格;总结性验收不合格的基地,将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建设经费与政策支持。学校根据建设情况,结合“211三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建设规划,分期分批给予资助。学院(研究院)和合作单位也应配套投入一定的建设经费。
(五)其他管理细则参照《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闽教高〔2009〕86号)执行。
五、申报时间
各申报单位应于2010年6月18日前将以下材料报送至研究生院培养办,联系人:吴老师,电话:2181497,并将电子邮件发送到yjsy3@xmu.edu.cn。
1.《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申报表》(见附件、一式三份);
2.联合建设创新基地协议书(一式三份,复印件即可)。
3.以前年度申报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落选的单位申报只须填写《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010-2011年度计划》。
开展创新基地建设是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建设的一项新举措,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好创新基地的遴选和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