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6日,工程技术学部主任田中群院士在科艺中心7号会议室主持召开了厦门大学工科发展座谈会。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电子技术专家、校友许居衍参加座谈会,出席会议的还有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尹泽勇院士、工学部委员、科技处、规划办的领导以及我校部分工科教师。
会议讨论了我校改进工科考核评价体系的问题。会议认为,面对全面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要求,目前我校在科技考核评价过程中体现的评价指标单一化、标准过于定量化、方法简单化、分类评价实施不到位等问题已严重影响我校工科科技研发和教学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如何改进评价体系,会议提出了“门宽但门槛高”的理念。根据工科教师、工科团队及大平台三个不同类型,制定评价标准,实施分类评价,教师可自由选择评价类别,此为“门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同时论文作为科学研究过程的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工科需要考核论文,尤其是在相关领域内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但在满足“国家急需”的领域,则需要专注高水平的项目,可以不以论文成果为主,分别评价。针对工科教师个人的考核标准可考虑根据其主要开展的科研类别设立相应的高要求,此为“门槛高”。
会议讨论了团队建设问题。会议提出,针对目前科研工作大多单兵作战、缺乏合作进行大项目科研攻关能力的问题,考核评价体系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引导快速形成团队,鼓励在科研工作中进行大项目作战。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PI制),下放管理权力,由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晋升管理。加强团队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科学研究梯队。
会议强调了工科发展方向。根据工程技术学部“十三五”规划,工科将重点围绕制造、信息、能源三大领域,依托中航工业集团、中航发集团、石墨烯产业研究院、华为、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电投集团、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从而形成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的良性循环。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瞄准具有前瞻性的学科,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
会议认为厦门大学应积极争取参与领域重大项目规划,或者与规划管理机构和专家建立沟通渠道和机制,可以及早了解情况并做相应准备。会议还提出了如何在现有体制下发展我校传统优势学科、扭转学科下滑趋势的问题,如水声通信专业。会议强调,厦门大学在行业背景薄弱、周边地区缺乏大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大环境下,应充分把握当前发展机遇,瞄准长远目标,提前部署积累,酝酿培育新兴产业,实现高水平突破。
厦大工科已经在发展中,大势所趋,但在转型中特别焦虑。越是着急,越容易去做低水平的工作,这样没有竞争力。关键是要沉得住气,对于看得准的方向,要敢于自己投资去做,要坚持,要培养核心竞争力。会议研究决定,今年将对工科教师系列、工程技术系列和团队平台的考核细则进行修订完善,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践结果反馈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