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
网站首页 >> 学部委员会 >> 自然科学学部 >> 正文
自然科学学部
恪守学术道德 弘扬优良学风——自然科学学部召开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
2021年12月09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研作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发扬自然科学学部风清气正、创新攻坚的科研精神,128日,自然科学学部于嘉庚主楼1605会议室针对学部新任研究生导师及部分新入职教师开展“恪守学术道德,弘扬优良学风”专题研讨会。厦门大学自然科学学部4位学部委员出席研讨会,包括化学化工学院孙世刚院士、谢素原院士,数学科学学院林亚南教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吴晨旭教授。科技处兼职副处长、化学化工学院程俊教授,自然科学学部3个学院的30名新任导师及新入职教师参加研讨会。会议由化学化工学院孙世刚院士主持。

孙世刚院士在研讨会开始,对举办研讨会的原由及会议议程做了介绍说明,希望通过此次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让新一批的研究生导师及教师们提高诚信意识,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之后,孙世刚院士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解读”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学术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等基本概念,科研工作者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项目申请实施规范、学术评价规范等学术规范及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最后用2例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结果及 20211119日科技部网站公布的2批科研诚信调查结果,来警示大家一定要注意科研诚信及学术道德。

林亚南教授作“规范过程 引导创新--当好研究生导师的思考”主题报告。林老师以其一贯精力充沛的上课风格作此次主题报告,首先强调研究生导师是光荣的职责,然后从“研”、“究”、“生”三个字分别分析研究生应该具有的品质及能力,最后着重围绕“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讲述作为研究生导师如何在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做到授业、解惑、传道。对于研究生培养做到规范过程,引导创新,并且不断提高导师的个人魅力。

谢素原院士作“十年磨剑的耐心”主题报告,围绕“做科研需要潜心研究,耐得住寂寞,有长久坚持的毅力”中心思想,讲述踏踏实实做科研的学风建设。孙世刚院士提到谢素原院士进入富勒烯研究领域时,已经是该领域热度降到低点的时候,靠着自己长久的坚持做出创新突破。谢院士与在座的教师分享自己的切身体会:任何一个热点领域都有一个发展的曲线过程,要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清楚的认识,要有耐心地坚持做下去。

吴晨旭教授作“‘挖矿’与‘卖钱’--研究指导与论文发表的规矩和平衡”主题报告。做科学研究就像“挖矿”一样,论文发表类似“卖钱”,这其中的学术规范及平衡需要考量。通过举例自己所了解的学术不端实例,讲述可能会在哪些地方出现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同时也是告诫大家需要避免学术不端行为,注重科研诚信。

最后进入提问与自由发言环节。化学化工学院的方宁教授从国外、国内科研工作的自身感受发表观点,认为做科研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数学科学学院的靳宇教授提出疑问“如何平衡两个合作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林亚南教授表示合作学生之间就是要多多交流,互相启发,论文的署名就是要看谁的贡献更大;化学化工学院的陆钊洪副教授表示:自己所在的全合成领域整体的思路就是从小分子合成出复杂分子,如何在这个领域找到创新突破?谢素原院士表示全合成方向还是要以天然分子作为引导,至于创新突破点有时可能是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郭文熹副教授表示自己从厦门学化学学院毕业,现在在物理学院工作,在座的主讲嘉宾都是自己的老师,现在轮到自己这一辈人为人师,希望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最后孙世刚院士表示:对于学生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而不是只进行一两次学术道德教育,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如果研究生脱离社会对其发展是不利的,培养过程中要树立一个好的人生观,再将他的科研自信慢慢建立起来;要帮助年轻人,对他多关心多交流,引导他做好事做好人。孙老师跟大家讲解了自然科学学部的职责,以及对各位老师职称聘任的审核监督。会议结尾希望各位老师建立联系群,多多交流,在将来能够在科研上取得突破,最重要的是能够把学生教好。


 

自然科学学部名片

厦门大学自然科学学部包括化学化工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3个学院。数学、物理学和化学三个一级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学科跃居ESI全球前0.1%。毕业生遍及海内外,不少校友成绩卓著,如柯召、陈景润、林群、谢希德、曾融生、许居衍、卢嘉锡和蔡启瑞等。


     自然科学学部

2021129

 

Top